流失的活力如何恢復 | 找 回 活力

壓力沈重的年代,人的活力特別容易流失,終至染病。

如何在繁忙勞累的工作中,保持身心平衡,把活力再找回來,也成為益發重要的健康管理課題。

回首頁English關鍵的時刻訂閱支持好媒體每日10則精選新聞,立即下載搜尋頻道分類財經理財五角課貿易戰財經焦點財經週報投資理財產業製造服務金融科技國際國際週報兩岸四地東南亞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紐澳管理管理行銷創新創業人才職場競爭力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環境能源教育教育趨勢創新教育親子教養人物大師觀點CEO觀點人物特寫政治社會政治政策社會現場調查排行2000大調查兩岸三地1000大快速成長企業100強CSR天下企業公民標竿企業金牌服務業調查縣市調查2000大調查資料庫健康關係健康醫療兩性關係心靈成長時尚品味時尚精品旅行設計藝文影視運動生活運動生活重磅外媒經濟學人BBCNews中文日經中文德國之聲路透社專欄作者多媒體數位專輯互動專題深度專題品牌專區數據圖表資料新聞數字說話圖表動畫調查報導聽天下重磅封面財經週報國際聚焦天下好讀記者開講好主管的12樣禮物創新突圍軍師四端看天下大數據,熱品牌天下書房天下影音雜誌策展企業突圍傳承接班數位轉型創新突圍經營管理Off學風格文化旅行美食特色頻道未來城市@天下[email protected]天下獨立評論@天下創新學院天下學習我讀網換日線天下影音微笑台灣粉絲專頁官方instagram官方Line天下財經週報蘋果發表會登場,iPhone會不會漲價全看台積電?環境環境流失的活力如何恢復除了體力之外,腦力與心力的消耗都會影響活力。

壓力之下,如何減少活力的耗損?如何迅速恢復?28812瀏覽數分享其他文吳怡靜天下雜誌237期2012-06-2028812瀏覽數二十世紀末的台灣,不景氣、高失業、高痛苦指數,低迷氣氛讓人疲憊而焦慮。

跨越新世紀,面對未來的變動環境,不確定的感覺更加讓人恓恓惶惶,倍感壓力。

 壓力沈重的年代,人的活力特別容易流失,終至染病。

如何在繁忙勞累的工作中,保持身心平衡,把活力再找回來,也成為益發重要的健康管理課題。

 台大心理系教授吳英璋從身心醫學的角度觀察,人的「活力」其實是體力、腦力(思考記憶)與心力(高興或焦慮等情緒)三者的綜合。

人所以會生病,除了受傷、感染病菌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花費了過多的生命「活力」。

 吳英璋舉出他在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看診的例子:五十二歲的女性企業主管,因為頭痛、失眠的問題前來就診。

深入了解後,吳英璋發現,作為女性主管與家庭主婦,她相當成功,但是也因為她「一直要拼最好」,繁重的生活事件,導致她的活力逐漸流失。

 工作上,由於公司引進新科技,她每三個月就要學一項新東西,加上原來的管理工作,可想而知,她的「腦力」用得很兇。

而在家裡,她不但必須處理家事,還要把公司的新作業帶回去學習,所以也影響到她與孩子的溝通。

她來求醫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發覺孩子上大學以後開始反抗她,讓她擔心,造成緊張情緒等「心力」耗損。

加上她必須每三個月學一樣新東西,一天只睡五個鐘頭,「體力」當然也在衰退。

廣告 吳英璋拿著圖表解釋,女主管的頭痛失眠,嚴格來說還不是生病,而是處在「易染病狀態」的身心症狀,常見的身心症狀包括了頭痛、拉肚子、感冒或身體某處酸痛等。

 他指出,生病的復原除了醫藥的協助之外,還要看流失的活力如何恢復。

恢復的方法一方面要靠休息、調養來增加活力,另方面則要檢討生活方式,減少活力的損耗。

 休息和調養的方式必須設計得宜,才能有效轉化生活上產生的各種身心壓力。

 最好只花一點力氣就可以回收很多,例如現在流行的溫泉旅館或spa,待幾個小時,讓身體與心情放鬆,也讓頭腦放空,就是很好的休息。

﹁就像吃飯一樣,只要用一點點力氣去咀嚼,但是回來的energy卻可能是十倍以上,」他說。

廣告 另外,規律化的生活(建立睡眠習慣、三餐定時、習慣性運動),也有助於抓穩生理節奏(biorhythm),減少活力的耗損。

 門診時,吳英璋教導病人各種身體和心理的放鬆途徑。

他常常告訴病人,決心比什麼都重要,就像那位女主管自己要做出選擇:要不要讓身體壞下去、要不要改善親子關係,把活力找回來,一切,就看她有沒有下定決心....。

相關熱門主題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三發送)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三發送訂閱天下電子報精選當週熱文,週三寄送訂閱感謝您的訂閱!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